这本书描述了持久内存编程的技术,以及它为什么在行业中受欢迎。它涵盖了操作系统和硬件的要求,以及如何使用模拟或真实持久内存硬件创建开发环境。这本书解释了基本概念,并介绍了c、C++、讨论了JavaScript等语言的持久内存编程API,RMDA对持久内存的论述,并阐述了其安全特性。这本书还包括可以在读者自己的系统上运行的源代码和示例。
封面图
目录
- 译者序
- 前言
- 致谢
- 作者简介
- 贡献者简介
- 技术评审者简介
- 译者简介
- 第1章持久内存编程简介 1
- 1.1高级示例程序 2
- 1.1.1有何区别 4
- 1.1.2性能差异 5
- 1.1.3程序复杂性 5
- 1.1.4libpmemkv如何运行 5
- 1.2后文提要 6
- 1.3总结 7
- 第2章持久内存架构 8
- 2.1持久内存的特性 8
- 2.2持久内存的平台支持 9
- 2.3缓存层级 10
- 2.4电源故障保护域 11
- 2.5刷新、排序和屏障操作的需求 13
- 2.6数据可见性 16
- 2.7用于持久内存的英特尔机器指令 16
- 2.8检测平台功能 17
- 2.9应用程序启动与恢复 18
- 2.10后文提要 20
- 2.11总结 20
- 第3章持久内存的操作系统支持 21
- 3.1内存和存储的操作系统支持 21
- 3.2持久内存用作块存储 22
- 3.3持久内存感知型文件系统 23
- 3.4内存映射文件 24
- 3.5持久内存直接访问 30
- 3.6总结 37
- 第4章持久内存编程的基本概念 38
- 4.1有何区别 38
- 4.2原子更新 39
- 4.3事务 39
- 4.3.1原子性 39
- 4.3.2一致性 40
- 4.3.3隔离性 40
- 4.3.4持久性 40
- 4.4刷新不具有事务性 41
- 4.5启动时职责 41
- 4.6针对硬件配置进行调优 41
- 4.7总结 42
- 第5章持久内存开发套件简介 43
- 5.1背景 43
- 5.2选择正确的语义 44
- 5.3易失性库 44
- 5.3.1libmemkind 44
- 5.3.2libvmemcache 45
- 5.3.3libvmem 46
- 5.4持久性库 46
- 5.4.1libpmem 46
- 5.4.2libpmemobj 46
- 5.4.3libpmemobj-cpp 47
- 5.4.4libpmemkv 47
- 5.4.5libpmemlog 47
- 5.4.6libpmemblk 48
- 5.5工具和命令程序 48
- 5.5.1pmempool 48
- 5.5.2pmemcheck 48
- 5.5.3pmreorder 49
- 5.6总结 49
- 第6章libpmem:底层持久内存支持 50
- 6.1使用库 51
- 6.2映射文件 51
- 6.3复制到持久内存 52
- 6.4分解刷新步骤 53
- 6.5总结 54
- 第7章libpmemobj:原生事务性对象存储 55
- 7.1什么是libpmemobj 55
- 7.2为什么不使用malloc() 55
- 7.3组合操作 56
- 7.4内存池 56
- 7.4.1创建内存池 56
- 7.4.2池对象指针和根对象 59
- 7.4.3打开内存池并从内存池中读取数据 60
- 7.5内存池集 61
- 7.5.1串联池集 61
- 7.5.2副本池集 62
- 7.6管理内存池和池集 62
- 7.7类型化对象标识符 63
- 7.8分配内存 63
- 7.9持久保存数据 63
- 7.9.1原子操作 64
- 7.9.2保留/发布API 66
- 7.9.3事务API 68
- 7.9.4可选标记 71
- 7.9.5持久保存数据总结 71
- 7.10libpmemobj的API可提供保障 71
- 7.11管理库操作 72
- 7.12调试与错误处理 72
- 7.13总结 74
- 第8章libpmemobj-cpp:自适应语言C++和持久内存 75
- 8.1简介 75
- 8.2元编程 75
- 8.2.1持久指针 76
- 8.2.2事务 76
- 8.2.3创建快照 77
- 8.2.4分配 79
- 8.3C++标准限制 80
- 8.3.1对象的生命周期 80
- 8.3.2平凡类型 81
- 8.3.3对象布局 82
- 8.3.4指针 83
- 8.3.5限制总结 85
- 8.4简化持久性 85
- 8.5生态系统 91
- 8.5.1持久容器 91
- 8.5.2持久容器示例 91
- 8.6总结 94
- 第9章pmemkv:持久内存键值存储 95
- 9.1pmemkv架构 97
- 9.2电话簿示例 99
- 9.3让持久内存更靠近云 102
- 9.4总结 103
- 第10章持久内存编程的易失性用途 104
- 10.1简介 104
- 10.2背景 105
- 10.2.1内存分配 105
- 10.2.2工作原理 105
- 10.2.3支持的内存“类型” 105
- 10.3memkind API 107
- 10.3.1类型管理API 107
- 10.3.2堆管理API 111
- 10.3.3类型配置管理 112
- 10.3.4更多memkind代码示例 113
- 10.4面向PMEM类型的C++分配器 113
- 10.4.1pmem::allocator方法 114
- 10.4.2嵌套容器 114
- 10.5C++示例 114
- 10.5.1使用pmem::allocator 115
- 10.5.2创建字符串向量 115
- 10.6使用持久内存扩展易失性内存 116
- 10.7libvmemcache:面向大容量持久内存的高效易失性键值缓存 120
- 10.7.1libvmemcache概述 120
- 10.7.2libvmemcache设计 122
- 10.7.3使用libvmemcache 124
- 10.8总结 126
- 第11章设计适用于持久内存的数据结构 127
- 11.1连续数据结构和碎片化 127
- 11.1.1内部和外部碎片化 127
- 11.1.2原子性和一致性 128
- 11.1.3选择性持久化 131
- 11.1.4示例数据结构 131
- 11.2总结 140
- 第12章调试持久内存应用程序 141
- 12.1用于Valgrind的pmemcheck 142
- 12.1.1栈溢出示例 142
- 12.1.2内存泄漏示例 143
- 12.2Intel Inspector?—?Persistence Inspector 144
- 12.2.1栈溢出示例 144
- 12.2.2内存泄漏示例 145
- 12.3常见的持久内存编程问题 146
- 12.3.1非持久存储 146
- 12.3.2数据存储未添加到事务 157
- 12.3.3将一个内存对象添加至两个不同的事务 160
- 12.3.4内存覆写 165
- 12.3.5非必要刷新 166
- 12.3.6乱序写入 170
- 12.4总结 179
- 第13章实际应用程序中实现持久性 180
- 13.1数据库示例 180
- 13.2不同的持久内存实现方式 181
- 13.3开发持久内存感知型MariaDB*存储引擎 181
- 13.3.1了解存储层 182
- 13.3.2创建存储引擎类 183
- 13.4总结 191
- 第14章并发和持久内存 192
- 14.1事务与多线程 192
- 14.2持久内存上的互斥体 196
- 14.3原子操作与持久内存 198
- 14.4持久内存的并发数据结构 198
- 14.4.1并发有序映射 199
- 14.4.2并发散列映射 202
- 14.5总结 202
- 第15章分析与性能 204
- 15.1简介 204
- 15.2性能分析概念 204
- 15.2.1计算受限与内存受限 204
- 15.2.2内存延时与内存容量 205
- 15.2.3读取与写入性能 205
- 15.2.4内存访问模式 205
- 15.2.5I/O存储受限的工作负载 205
- 15.3确定工作负载是否适合持久内存 206
- 15.3.1易失性用例 206
- 15.3.2需要持久性的用例 208
- 15.4使用持久内存的工作负载性能分析 209
- 15.4.1确定工作负载特性 210
- 15.4.2内存带宽与延时 210
- 15.4.3持久内存读写比率 211
- 15.4.4工作集大小与内存占用空间大小 211
- 15.4.5非一致内存架构行为 211
- 15.4.6优化面向持久内存的软件 212
- 15.5总结 215
- 第16章PMDK内部组件:重要算法和数据结构 216
- 16.1持久内存池:高层架构概览 216
- 16.2内存映射的不确定性:持久内存对象标识符 218
- 16.3持久化线程本地存储:使用通道 220
- 16.4确保电源故障原子性:重做日志和撤销日志 220
- 16.4.1事务重做日志 221
- 16.4.2事务撤销日志 221
- 16.4.3libpmemobj统一日志 222
- 16.5持久分配:事务持久分配器的接口 223
- 16.6持久内存堆管理:持久内存分配器设计 223
- 16.7ACID事务:高效的底层持久事务 226
- 16.8延迟重新初始化变量:将易失性状态存储在持久内存上 227
- 16.9总结 228
- 第17章可靠性、可用性与可维护性 229
- 17.1处理不可纠正错误 229
- 17.1.1已使用的不可纠正错误处理 230
- 17.1.2未使用的不可纠正错误处理 231
- 17.1.3清除不可纠正错误 234
- 17.2设备状态 234
- 17.2.1ACPI定义的设备状态函数(_NCH,_NBS) 236
- 17.2.2特定供应商的设备状态(_DSM) 236
- 17.2.3ACPI NFIT状态事件通知 236
- 17.3不安全/异常关机 237
- 17.4总结 238
- 第18章远程持久内存 239
- 18.1RDMA网络协议 240
- 18.2初始远程持久内存架构的目标 242
- 18.3确保远程持久性 242
- 18.3.1通用远程复制方法 243
- 18.3.2设备远程复制方法 244
- 18.4一般软件架构 246
- 18.5librpmem架构及其在复制中的使用 246
- 18.5.1使用内存池集配置远程复制 249
- 18.5.2性能注意事项 249
- 18.5.3远程复制错误处理 250
- 18.5.4向复制世界“问好” 251
- 18.6总结 254
- 第19章高级主题 256
- 19.1非一致性内存访问 256
- 19.1.1NUMACTL Linux程序 257
- 19.1.2NDCTL Linux程序 258
- 19.1.3英特尔内存延迟检查器程序 259
- 19.1.4NUMASTAT程序 260
- 19.1.5英特尔VTune Profiler —Platform Profiler 261
- 19.1.6IPMCTL程序 261
- 19.1.7BIOS调优选项 261
- 19.1.8自动NUMA平衡 261
- 19.2使用具有持久内存的卷管理器 263
- 19.3mmap()的MAP_SYNC标记 264
- 19.4总结 265
- 附录A如何在Linux上安装NDCTL和DAXCTL 266
- 附录B如何安装持久内存开发套件 271
- 附录C如何在Linux和Windows上安装IPMCTL 277
- 附录D面向持久内存的Java 282
- 附录E远程持久内存复制的未来 289
- 术语表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