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课后答案 > 模式识别习题答案
模式识别(第二版)

《模式识别(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 更新:2021-06-22
  • 大小:10.7 MB
  • 类别:模式识别
  • 作者:边肇祺、张学工
  •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 格式:PDF

  • 资源介绍
  • 相关推荐

《模式识别(第2版)》是200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边肇祺。

本书主要讨论统计模式识别理论和方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模式识别、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以及统计学习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等内容。多数章后附有习题,适于教学和自学。

目录

  • 第二版前言(Ⅴ)
  • 第一版前言(Ⅶ)第1章绪论(1)
  • 11模式识别和模式的概念(1)
  • 12模式识别系统(2)
  • 13关于模式识别的一些基本问题(3)
  • 14关于本书的内容安排(8)第2章贝叶斯决策理论(9)
  • 21引言(9)
  • 22几种常用的决策规则(9)
  • 221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9)
  • 222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决策(13)
  • 223在限定一类错误率条件下使另一类错误率为最小的两类别决策(16)
  • 224最小最大决策(18)
  • 225序贯分类方法(20)
  • 226分类器设计(20)
  • 23正态分布时的统计决策(24)
  • 231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4)
  • 232多元正态概率型下的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判别函数和决策面(30)
  • 24关于分类器的错误率问题(34)
  • 241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错误率的理论计算(35)
  • 242错误率的上界(38)
  • 25讨论(42)
  • 习题(43)第3章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46)
  • 31引言(46)
  • 32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47)
  • 321最大似然估计(48)
  • 322贝叶斯估计和贝叶斯学习(50)
  • 33正态分布的监督参数估计(54)
  • 331最大似然估计示例(54)
  • 332贝叶斯估计和贝叶斯学习示例(55)
  • 34非监督参数估计(59)
  • 341非监督最大似然估计中的几个问题(59)
  • 342正态分布情况下的非监督参数估计(62)
  • 35总体分布的非参数估计(65)
  • 351基本方法(65)
  • 352Parzen窗法(67) [2]
  • 353kN近邻估计(71)
  • 36关于分类器错误率的估计问题(72)
  • 361关于已设计好分类器时错误率的估计问题(73)
  • 362关于未设计好分类器时错误率的估计问题(75)
  • 37讨论(80)
  • 习题(81)第4章线性判别函数(83)
  • 41引言(83)
  • 411线性判别函数的基本概念(84)
  • 412广义线性判别函数(85)
  • 413设计线性分类器的主要步骤(87)
  • 42Fisher线性判别(87)
  • 43感知准则函数(91)
  • 431几个基本概念(91)
  • 432感知准则函数及其梯度下降算法(93)
  • 44最小错分样本数准则(95)
  • 441解线性不等式组的共轭梯度法(95)
  • 442解线性不等式组的搜索法(98)
  • 45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101)
  • 451平方误差准则函数及其伪逆解(101)
  • 452MSE准则函数的梯度下降算法(104)
  • 453随机MSE准则函数及其随机逼近算法(104)
  • 46随机最小错误率线性判别准则函数(106)
  • 461随机最小错误率线性判别准则函数(106)
  • 462关于Jer(α)准则的随机逼近算法(109)
  • 463设计考虑和应用实例(111)
  • 47多类问题(112)
  • 471多类问题的基本概念(112)
  • 472决策树简介(113)
  • 48讨论(117)
  • 习题(117)第5章非线性判别函数(120)
  • 51分段线性判别函数的基本概念(120)
  • 511基于距离的分段线性判别函数(120)
  • 512分段线性判别函数(121)
  • 513分段线性分类器设计的一般考虑(122)
  • 52用凹函数的并表示分段线性判别函数(124)
  • 521分段线性判别函数的表示(124)
  • 522算法步骤(126)
  • 53用交遇区的样本设计分段线性分类器(129)
  • 531算法基本思想(129)
  • 532紧互对原型对与交遇区(129)
  • 533局部训练法(130)
  • 534决策规则(131)
  • 54二次判别函数(133)
  • 习题(134)第6章近邻法(136)
  • 61最近邻法(136)
  • 611最近邻决策规则(136)
  • 612最近邻法的错误率分析(136)
  • 62k近邻法(140)
  • 63关于减少近邻法计算量和存储量的考虑(142)
  • 631近邻法的快速算法(142)
  • 632剪辑近邻法(145)
  • 633压缩近邻法(153)
  • 64可做拒绝决策的近邻法(154)
  • 641具有拒绝决策的k近邻法(154)
  • 642具有拒绝决策的剪辑近邻法(154)
  • 65最佳距离度量近邻法(156)
  • 习题(159)第7章经验风险最小化和有序风险最小化方法(161)
  • 71平均风险最小化和经验风险最小化(161)
  • 72有限事件类情况(162) [2]
  • 73线性分界权向量数的估计(163)
  • 74事件出现频率一致收敛于其概率的条件(164)
  • 75生长函数的性质(165)
  • 76经验最优判决规则偏差的估计(166)
  • 77经验最优判决规则偏差估计的改进(167)
  • 78有序风险最小化方法(168)
  • 781判决规则选择准则(169)
  • 782几种判决规则类的排序方法(170)
  • 79讨论(173)
  • 习题(174)第8章特征的选择与提取(176)
  • 81基本概念(176)
  • 811问题的提出(176)
  • 812一些基本概念(176)
  • 82类别可分离性判据(178)
  • 821用于可分性判据的类内类间距离(178)
  • 822基于概率分布的可分性判据(180)
  • 823基于熵函数的可分性判据(183)
  • 824类别可分离性判据的直接应用举例(184)
  • 83特征提取(185)
  • 831按欧氏距离度量的特征提取方法(185)
  • 832按概率距离判据的特征提取方法(189)
  • 833用散度准则函数的特征提取器(192)
  • 834多类情况(193)
  • 835基于判别熵最小化的特征提取(195)
  • 836两维显示(197)
  • 84特征选择(198)
  • 841最优搜索算法(199)
  • 842次优搜索法(202)
  • 843可分性判据的递推计算(204)
  • 85特征选择的几种新方法(205)
  • 851模拟退火算法(205)
  • 852Tabu搜索算法(207)
  • 853遗传算法(208)
  • 习题(210)第9章基于KL展开式的特征提取(212)
  • 91傅里叶级数展开式(212)
  • 92KL展开式(213)
  • 93KL展开式的性质(215)
  • 931展开系数(215)
  • 932表示熵(215)
  • 933总体熵(217)
  • 94KL坐标系的产生矩阵(218)
  • 95从类平均向量中提取判别信息(218) [2]
  • 96包含在类平均向量中判别信息的最优压缩(220)
  • 97包含在类中心化特征向量中判别信息的提取(221)
  • 98用于非监督模式识别问题中的特征提取(223)
  • 99KL变换在人脸自动识别研究中的一个应用(223)
  • 991图像的归一化(224)
  • 992KL变换(224)
  • 993特征向量的选取(226)
  • 910讨论(227)
  • 习题(228)第10章非监督学习方法(230)
  • 101引言(230)
  • 102单峰子集(类)的分离方法(230)
  • 1021投影方法(230)
  • 1022基于对称集性质的单峰子集分离法(232)
  • 1023单峰子集分离的迭代算法(233)
  • 103类别分离的间接方法(234)
  • 1031动态聚类方法(235)
  • 1032近邻函数准则算法(241)
  • 104分级聚类方法(244)
  • 105非监督学习方法中的一些问题(247)
  • 习题(248)第11章人工神经网络(250)
  • 111引言(250)
  • 112人工神经元(251)
  • 1121生物神经元(251)
  • 1122人工神经元(251)
  • 1123神经元的学习算法(253)
  • 113前馈神经网络及其主要算法(253)
  • 1131前馈神经网络(253)
  • 1132感知器(253)
  • 1133三层前馈网络(254)
  • 1134反向传播算法(BP法)(254)
  • 1135径向基函数网络(257)
  • 114竞争学习和侧抑制(258)
  • 115自组织特征映射(259)
  • 116Hopfield网络(261)
  • 1161离散Hopfield网络(261)
  • 1162联想存储器(263)
  • 1163优化计算(263)
  • 1164连续时间Hopfield网络(264)
  • 117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典型做法(265)
  • 1171多层前馈网络用于模式识别(265)
  • 1172自组织网络用于模式识别(266)
  • 118前馈神经网络与统计模式识别的关系(267)
  • 1181隐层的特征提取作用(267)
  • 1182神经网络与贝叶斯分类器(270)
  • 119讨论(271)第12章模糊模式识别方法(273)
  • 121引言(273)
  • 122模糊集的基本知识(273)
  • 123模糊特征和模糊分类(275)
  • 1231模糊化特征(276)
  • 1232结果的模糊化(276)
  • 124特征的模糊评价(277)
  • 1241模糊程度的度量(277)
  • 1242特征的模糊评价(278) [2]
  • 125模糊聚类方法(280)
  • 1251模糊C均值算法(280)
  • 1252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281)
  • 126模糊k近邻分类器(282)
  • 127讨论(283)第13章统计学习理论和支持向量机(284)
  • 131引言(284)
  • 132机器学习的基本问题和方法(285)
  • 1321机器学习问题的表示(285)
  • 1322经验风险最小化(286)
  • 1323复杂性与推广能力(287)
  • 133统计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288)
  • 1331学习过程一致性的条件(288)
  • 1332函数集的学习性能与VC维(290)
  • 1333推广性的界(293)
  • 1334结构风险最小化(295)
  • 134支持向量机(296)
  • 1341最优分类面(296)
  • 1342广义最优分类面(298)
  • 1343规范化超平面集的子集结构(299)
  • 1344支持向量机(299)
  • 135讨论(303)第14章模式识别在语音信号数字处理中的应用举例(305)
  • 141说话人识别概述(305)
  • 142语音信号及其几个特性(306)
  • 143短时基音周期的估计(310)
  • 144一个说话人识别系统举例(312)
  • 145讨论(314)第15章印刷体汉字识别中的特征提取(315)
  • 151印刷体汉字识别的基本知识(315)
  • 152印刷体汉字的统计特性及分析(317)
  • 153文字的归一化(321)
  • 154印刷体汉字识别中的一些特征(323)
  • 155分类问题(327)
  • 156判别准则(328)
  • 157讨论(329)主要参考书目(330)附录A几种最优化算法(331)
  • A1梯度(下降)法(331)
  • A2牛顿法(332)
  • A3共轭梯度法(333)
  • A4Lagrange乘子法(335)
  • A5随机逼近法(336)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地址1:https://pan.baidu.com/s/1D-4ejPUgOvoGAzGqBgWbsQ

相关资源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