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5版)》 [1] 本书全书分为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各章均附有练习题。此外,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
目录
- 第1章 概述
-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 *1.2 因特网概述
- 因特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
- 计算机网络只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而Internet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则在于本身。因特网最高层域名分为机构性域名和地理性域名两大类,主要有14 种机构性域名。
- 它连接着所有的计算机,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不同的信息,有数百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你可以用搜索引擎来找到你所需的信息。搜索引擎帮助我们更快更容易的找到信息,只需输入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搜索引擎会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网页,你只需要点击这些网页,就可以了。
- 1.2.1 网络的网络
-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2.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 *1.3 因特网的组成
-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 1.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按广义定义
-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它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 按连接定义
-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资质的计算机集合,确切的说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 按需求定义
- 计算机网络就是由大量独立的、但相互连接起来的计算机来共同完成计算机任务。这些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1.7.5 TCP/IP的体系结构
- 习题
- 第2章 物理层
-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 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通信通道),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bit),即一个二进制位(“0”或“1”)。实际的比特传输必须依赖于传输设备和物理媒体,但是,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 2.3.1 导向传输媒体
- 传输媒体包括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在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向沿着固体媒体(铜线或光纤)传播,而非导向传输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在非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 *2.4 信道复用技术
- “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方法。比如,传输的语音信号的频谱一般在300~3400Hz内,为了使若干个这种信号能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可以把它们的频谱调制到不同的频段,合并在一起而不致相互影响,并能在接收端彼此分离开来。
-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 2.4.2 波分复用
- 波分复用(WDM)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在接收端,经解复用器(亦称分波器或称去复用器,Demultiplexer)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然后由光接收机作进一步处理以恢复原信号。这种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两个或众多不同波长光信号的技术,称为波分复用。
- 2.4.3 码分复用
- 码分复用是用一组包含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号。采用同一波长的扩频序列,频谱资源利用率高,与WDM结合,可以大大增加系统容量。频谱展宽是靠与信号本身无关的一种编码来完成的。称频谱展宽码为特征码或密钥,有时也称为地址码。
- *2.5 数字传输系统
- *2.6 宽带接入技术
- 2.6.1 xDSL技术
-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 2.6.3 FTTx技术
- 习题
-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 3.1.1 数据链路和帧
- 3.1.2 三个基本问题
- *3.2 点对点协议PPP
- 3.2.1 PPP协议的特点
- 3.2.2 PPP协议的帧格式
- 3.2.3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 3.3.1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 3.3.2 CSMA/CD协议
- 3.4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 *3.4.1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 3.4.2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 *3.4.3 以太网的MAC层
- *3.5 扩展的以太网
- 3.5.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 3.5.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 *3.6 高速以太网
- 3.6.1 100BASE-T以太网
- 3.6.2 吉比特以太网
- 3.6.3 10吉比特以太网
- 3.6.4 使用高速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 3.7 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或接口
- 习题
- 第4章 网络层
-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 *4.2 网际协议IP
- 4.2.1 虚拟互连网络
- 4.2.2 分类的IP地址
- 4.2.3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 4.2.4 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 4.2.5 IP数据报的格式
- 4.2.6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 *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 4.3.1 划分子网
- 4.3.2 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 4.3.3 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
-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 4.4.1 ICMP报文的种类
- 4.4.2 ICMP的应用举例
- *4.5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 4.5.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 4.5.2 内部网关协议RIP
- 4.5.3 内部网关协议OSPF
- 4.5.4 外部网关协议BGP
- 4.5.5 路由器的构成
- 4.6 IP多播
- 4.6.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 4.6.2 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 4.6.3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 4.7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 4.7.1 虚拟专用网VPN
- 4.7.2 网络地址转换NAT
- 习题
- 第5章 运输层
-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 5.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 5.1.2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 5.1.3 运输层的端口
-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 5.2.1 UDP概述
- 5.2.2 UDP的首部格式
- *5.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 5.3.1 TCP最主要的特点
- 5.3.2 TCP的连接
- *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 5.4.1 停止等待协议
- 5.4.2 连续ARQ协议
- *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 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 *5.6.1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 *5.6.2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 5.6.3 选择确认SACK
- 5.7 TCP的流量控制
- *5.7.1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 5.7.2 必须考虑传输效率
- *5.8 TCP的拥塞控制
- 5.8.1 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 5.8.2 几种拥塞控制方法
- 5.8.3 随机早期检测RED
- 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 *5.9.1 TCP的连接建立
- *5.9.2 TCP的连接释放
- 5.9.3 TCP的有限状态机
- 习题
- 第6章 应用层
- *6.1 域名系统DNS
- 6.1.1 域名系统概述
- 6.1.2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 6.1.3 域名服务器
- 6.2 文件传送协议
- 6.2.1 FTP概述
- 6.2.2 FTP的基本工作原理
- 6.2.3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
- 6.3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 *6.4 万维网WWW
- 6.4.1 万维网概述
- 6.4.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 6.4.3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 6.4.4 万维网的文档
- 6.4.5 万维网的信息检索系统
- *6.5 电子邮件
- 6.5.1 电子邮件概述
- 6.5.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 6.5.3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 6.5.4 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
- 6.5.5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 6.5.6 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
- *6.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 6.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 6.7.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 6.7.2 管理信息结构SMI
- 6.7.3 管理信息库MIB
- 6.7.4 SNMP的协议数据单元和报文
- 6.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 6.8.1 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
- 6.8.2 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
- 习题
- 第7章 网络安全
- *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 7.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 7.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 7.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 *7.2 两类密码体制
- 7.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 7.2.2 公钥密码体制
- *7.3 数字签名
- *7.4 鉴别
- 7.4.1 报文鉴别
- 7.4.2 实体鉴别
- *7.5 密钥分配
- 7.5.1 对称密钥的分配
- 7.5.2 公钥的分配
- 7.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 7.6.1 网络层安全协议
- 7.6.2 运输层安全协议
- 7.6.3 应用层的安全协议
- *7.7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 7.7.1 链路加密
- 7.7.2 端到端加密
- *7.8 防火墙
- 习题
- 第8章 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 *8.1 概述
- 8.2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 8.2.1 具有元文件的万维网服务器
- *8.2.2 媒体服务器
- *8.2.3 实时流式协议RTSP
- *8.3 交互式音频/视频
- 8.3.1 IP电话概述
- 8.3.2 IP电话所需要的几种应用协议
- 8.3.3 实时运输协议RTP
- 8.3.4 实时运输控制协议RTCP
- 8.3.5 H.323
- 8.3.6 会话发起协议SIP
- 8.4 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
- 8.4.1 使因特网提供服务质量
- 8.4.2 调度和管制机制
- 8.4.3 综合服务IntServ与资源预留协议RSVP
- 8.4.4 区分服务DiffServ
- 习题
- 第9章 无线网络
- 9.1 无线局域网WLAN
- *9.1.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 9.1.2 802.11局域网的物理层
- *9.1.3 802.11局域网的MAC层协议
- *9.1.4 802.11局域网的MAC帧
- 9.2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
- 9.3 无线城域网WMAN
- 习题
- 第10章 下一代因特网
- *10.1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IPng)
- 10.1.1 解决IP地址耗尽的措施
- 10.1.2 IPv6的基本首部
- 10.1.3 IPv6的扩展首部
- 10.1.4 IPv6的地址空间
- 10.1.5 从IPv4向IPv6过渡
- 10.1.6 ICMPv6
- 10.2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 10.2.1 MPLS的产生背景
- 10.2.2 MPLS的工作原理
- 10.2.3 MPLS首部的位置与格式
- 10.3 P2P文件共享
- 习题
- 附录A 部分习题的解答
- 附录B 英文缩写词
- 附录C 参考文献与网址